精彩资讯
导航
电影:
科幻片动作片恐怖片爱情片喜剧片战争片动画片纪录片BL电影LES片剧情片其他片资料库微电影新片库经典片

让这12位导演拍出烂片,真的非常难

导演马修·沃恩(Matthew Vaughn)利用《王牌特工》再次证明了至今他尚未犯错,执导的电影《星尘》(Stardust)、《海扁王》(Kick-Ass)、《X战警:第一战》(X-Men : First Class)都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不过除了马修·沃恩,影史上也有许多优秀导演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不拍烂片,甚至在不同的年代都缴出了精湛的作品。

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

导演生涯超过20年的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其实也才执导了8部电影,但是每一部作品都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他以独特的世界观和大量看似无意义、碎嘴两人对话建构起无可取代的电影视野,他也是当今好莱坞少数依旧在拍摄自己原创剧本的导演。

昆汀与一般的电影创作者不同,他非常的喜欢看电影,在出道前曾担任过租片店店员,在他的电影台词中也可以看到大量的电影以及文化资讯,昆丁最重要的作品《低俗小说》(Pulp Fiction)在1994年以惊人之姿问世后,不仅拿下戛纳影展金棕榈奖,更影响了往后20年黑色电影。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

身为美国新生代作者电影的指标性人物,保罗·托马斯·安德森其实并没有获得与他作品实力相符的肯定;保罗的成名作《不羁夜》(Boogie Nights)不过是他早期的长片之作,就以奇异的手法对色情电影工业提出有趣的观点,之后的《木兰花》(Magnolia)与《私恋失调》(Punch-Drunk-Love)不仅故事有趣,更突显了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与亚当·桑德勒(Adam Sandler)的演技。

2007年与2012年的《血色将至》(There will be Blood)与《大师》(The Master)也分别让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 杰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与菲利普·塞默·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夺下奥斯卡最佳男主角与威尼斯影展最佳男演员殊荣;保罗的创作题材多元,但善于挖掘人性难以解释的内心,去年的新作《性本恶》(Inherent Vice)依旧保持极高的创作质量。

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

并没有科班学历,却在前两部电影长片《追随》(Following)与《记忆碎片》(Memento)以惊人的叙事手法开创自我风格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绝对是这份名单的第一人选之一,之后的《致命魔术》(The Prestige)、《盗梦空间》(Inception)开创了「诺兰式电影」,也就是必须努力理清角色关系、故事走向,才能透析整部电影的发展。

另外,诺兰更以「黑暗骑士三部曲」打破了漫画电影的框架,将漫画故事完美融入现实世界并且写实呈现,去年执导的《星际穿越》(Interstellar)更在科幻电影中加入了浓郁的人文情感。

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

1999年以第一部电影长片《美国丽人》(American Beauty)就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与最佳影片的萨姆·门德斯是一名产量不多的导演,但他往往以通俗的故事却跳脱视野,拍摄出独特同时具有分量的观点,如《毁灭之路》(Road to Perdition)中的正义、邪恶与父子关系,《锅盖头》(Jarhead)的战争荒谬与讽刺,《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 Road)的残酷婚姻与感情关系,《为子搬迁》(Away We Go)的有趣公路电影。

2012年执导的《007:大破天幕杀机》(Skyfall)在评价与票房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证明了萨姆也可以驾驭商业大片,他也延续了新任詹姆士·邦德—丹尼尔·克雷格(Daniel Craig)的形象,打造有血有泪的写实谍战电影。

宫崎骏

伴随7年级生长大的宫崎骏老师,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绝对也是不曾犯错的导演,许多知名作品《龙猫》、《魔女宅急便》、《红猪》、《天空之城》、《风之谷》、《千与千寻》…等部部经典,2013年在威尼斯播映的《起风了》成为宫崎骏老师的告别之作,在一个时代告别之后,影迷们也在等待下一位日本动画长片大师。

黑泽明

日本电影界最重要的导演之一,黑泽明以一名日本导演的身份,承袭了如约翰·福特(John Ford)的古典好莱坞主义风格,再影响了新好莱坞主义如 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Coppola)电影小子,黑泽明一生创造的30部电影经典,包括了1950年拿下威尼斯金狮奖的《罗生门》与1954年银狮奖的《七武士》,1975年的《德尔苏·乌扎拉》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80年代黑泽明的创作力并没有随着年纪而降低,反而更以《影子武士》拿下了戛纳影展金棕榈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导演。

1990年黑泽明从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与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手中拿下终生成就奖,宣扬他对于全球影坛的贡献与地位。

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

1976年以《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拿下戛纳影展金棕榈奖的 马丁·斯科塞斯,职业生涯执导过超过50部电影,虽然不是说完全没有执导过烂片,但每个世代几乎都有马丁创造的经典作品,除了70年代的《出租车司机》,80年代的《愤怒的公牛》(Raging Bull)、90年代的《好家伙》(Goodfellas)、2000年后的《纽约黑帮》(Gangs of New York)、《飞行家》(The Aviator)以及终于夺下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无间道风云》(The Departed),2010年的《禁闭岛》(The Shuttle Island)、3D作品《雨果》(Hugo)以及《华尔街之狼》(Wolf of Wall Street)。

纵然已年过70,这位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导演始终能够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屡屡缴出优秀的成绩单,正在拍摄新作《沉默》(Silence)他,希望他能够继续给我们好看精彩的电影。

侯孝贤

贵为80年代以来台湾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侯孝贤不仅仅为台湾电影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疆土,更在叙事手法与作者观点中确立了台湾电影深厚的本土性,加深了电影对于土地的思考与认同,反省著如何与之共存;1983年推出的两部长片《儿子的大玩偶》与《风柜来的人》正式宣告侯式电影的开始,1985、86年的《童年往事》与《恋恋风尘》在戒严风气渐退下诞生,同时也看到了侯孝贤写实电影的力道。

80年代末期,台湾社会渐渐走向自由发展,「台湾三部曲」进而诞生,《悲情城市》、《戏梦人生》与《好男好女》分别在威尼斯、戛纳影展获得好成绩,让台湾电影正式于国际影坛上打下知名度,侯孝贤独特的电影美学也开始影响亚洲许多新兴导演。90年代末之后,侯导的执导作品频率降低,但依旧有着高质量的《海上花》、纪念小津安二郎的《珈琲时光》以及2005年算是一场总回顾的《最好的时光》。2015年有新作《聂隐娘》。

赛尔乔·莱翁内(Sergio Leone)

一生虽然只拍过9部电影,但意大利导演赛尔乔·莱翁内却留下了影响力巨大的电影作品;回顾1930年代到50年代,约翰·福特(John Ford)的《关山飞渡》(Stagecoach)、乔治·史蒂文斯(George Stevens)的《原野奇侠》(Shane)…等,开创了美国西部片的盛世,但赛尔乔·莱翁内在1960年执导的「镖客三部曲」更是将所谓的「意大利面的西部电影」传递到全世界,同时确立了主角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往后40年的银幕硬汉形象,而1968年赛尔乔·莱翁内更是拍摄了西部电影之经典《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为他的导演生涯留下令人尊敬的一页。

1984年赛尔乔·莱翁内与罗伯特·德尼罗(Robert De Niro)合作的《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证明了他的身手依旧(虽然历经许多版本才了解本片的伟大),赛尔乔·莱翁内的叙事手法与影像美学也深深影响了昆汀·塔伦蒂诺、吴宇森…等动作片导演。

比利·怀尔德(Billy Wilder)

生涯获得6座奥斯卡奖的比利·怀尔德,是好莱坞历史上最重要的编导创作者,在1940年到1950年的黄金时代,比利几乎锐不可挡,他在1944年执导的《双重赔偿》(Double Indemnity)是黑色电影的先驱,隔年的《失去的周末》(The Lost Weekend)则以阴森幽暗但同时拥有黑色幽默的风格入围了奥斯卡7项大奖,比利·怀尔德本人则抱走了导演、影片与剧本三大奖。1950年比利的巨作《日落大道》(Sunset Blvd. )诞生,这部入围奥斯卡11项大奖的电影不仅为比利·怀尔德生涯高峰,更是美国电影史上最重要的电影之一。之后50年代的《龙凤配》、创造玛丽莲·梦露经典裙摆镜头的《七年之痒》(The Seven Year Itch)皆出自比利的镜头下。

1960年代开始,比利·怀尔德虽然创作不懈,但作品评价就无法于当年相比,但他8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21次入围奥斯卡的傲人成绩,再三证明他对于电影剧本与执导能力的伟大地位。

安德烈·塔科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

俄国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是影史上最重要的导演之一,但生涯中创造出的电影作品不论是苏联当局、政治立场甚至观众角度,都难以被完整理解,他在1962年的处女作品《伊万的童年》(Ivan’s Childhood)就夺下威尼斯影展金狮奖,不过却因为作品过于诗意深邃,不被苏联接受,就算安德烈·塔科夫斯基表示伊凡的故事来自于俄国人民最根本的意识反映,最终还是被扣上了向西方谄媚的帽子。

1972年执导的《飞向太空 》(Solaris)是塔科夫斯基少见以科幻电影题材创作的电影,从一颗未知的星球去探索人类对于内心的未知与定位,精辟且深刻;1983年的《乡愁》是塔科夫斯基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似乎用尽力气的透过这部片传递本身对于文明、国家与人性的失望,以及自我漂流的无奈和觉悟,在义大利完成此片的他,也在这部片之后和他的祖国永不相往来,塔可夫斯基的最后一部作品《牺牲》是在他重病之下开拍,就某些层面来说他深知这是他人生中最后一部作品,但也在这样不断与国家认同、观众理解中拉扯的塔科夫斯基,一生留下的作品彷彿装载了他纯粹却矛盾的生命力。

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

一生没有拿下过奥斯卡奖项的斯坦利·库布里克早已经是许多影迷心目中神级的导演,创作的作品《洛丽塔》(Lolita)、《2001太空漫游》(2001: A Space Odyssey)、《发条橘》( A Clockwork Orange)、《闪灵》(The Shining)、《全金属外壳》(Full Metal Jacket)…部部经典。

早期担任过摄影师的库布里克善于包办电影制作中的多个工作,他独特的叙事方式与影像构图也是影史上难以模仿以及超越的标竿,基于对于影像非常敏锐的天分,库柏力克的作品也善于与观众沟通,以至今天都有不少影迷不断研究他的电影背后所蕴含(偷渡)的意义。

上一篇:电影里不萌但却很恐怖的小孩 下一篇:好莱坞10大男神惨被岁月杀猪,曾经的米帅现在的米猪!
看巴士 m.kan84.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