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资讯
导航
电影:
科幻片动作片恐怖片爱情片喜剧片战争片动画片纪录片BL电影LES片剧情片其他片资料库微电影新片库经典片

向汪峰道歉:汪老师对不起,早知道节目剪出来是这样,我绝不撕你!

昨天《好声音》如约播出,E姐的户口本果然不保。

@kidXX:让一帮子狗仔畸者当音乐评审简直是侮辱了音乐!!![草泥马]

这种绝对是轻的,更多是以下这种:

除了这些刷屏120码飚脏话的(马赛克因为E姐实在觉得刺眼),还有发车祸视频、诅咒图片、色情信息的……反正E姐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正义的力量”,键盘侠们赞赞哒,奖一朵大红花。

=====我是铁胆键盘侠的分割线=====

好声音变好剪辑

见证“世俗的偏见”诞生时刻

不过这正义使者似乎没有通读过E姐的文章。

其实中心思想很清楚——全景还原E姐当晚所看到的好声音。

也就是E姐作为一个个体眼中所看到的一切,里面每一细节均有据可考,并没有歪曲事实,或为自己开脱——如果是蓄意“黑”汪峰,大可连听到“不投汪峰”这样的细节都略去不写,不是么?

当然,在比赛前散布“不投汪峰”这种脑残言论,的确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相关媒体人理应遭到吊打——问题是:E姐听到这句话时,心里也是极其鄙视的,跟多位同行事后交流,发现大家基本如此。

这位同行有一句话E姐很赞赏:在这个时代,媒体自身有很多问题,媒体也非常弱势,但媒体中也是有有良心的人的。

所以“蓄意黑汪峰”、“迁怒学员”甚至“串联团灭”这种话从何说起?难道不是极其恶劣的诛心之论?

E姐不排除有媒体人对汪老师有很大偏见,但这就意味着“在场所有媒体都对汪老师怀有恶意?”这就意味着对导师的不满一定会迁怒到他的学员?

如果说真要对汪老师有偏见,那么就E姐个人而言,对汪老师的偏见产生于他说出“世俗的偏见”那一刻:

以上一段被节目组剪掉,可以理解,但节目组将第一轮比赛结束后,汪峰一脸凝重地对学员们暗指比赛不公平的片段也剪辑了出来,“黄霄雲唱得很好,他们很明显……好了,先不说别的。”

——节目组立场也不要太明显。

1、剪掉汪峰引媒体愤怒的激烈言辞;

2、加入汪峰台下与学员带有情绪的控诉和议论;

3、剪掉当晚陈述“为何要选赵XX/张X”的音乐人&媒体人发言;

4、修音明显,第一轮黄MM几处高音中的哭腔消失不见。(第一轮黄&赵结束后,那英很明确指出,“两个人对歌曲的理解都不甚到位,表现不够完美。”播出时变成评审团对黄MM一致的赞美。)

虽说电视就是剪辑的艺术,但如此带有导向性的剪辑,就连昨晚电视机前的E姐都感觉不可思议——如果E姐只是一个没有亲历现场的普通观众,看到学员们悲愤的眼神,看到汪老师如此节制而凝重的表情,看到“精选过的”点评,我也会掀桌,“真特么欺负人啊!”

媒体伙伴朋友圈选登:

当然,就节目组和汪导师的权力关系而言,剪辑成如此版本实属不易,节目组偏帮汪老师也正常。

你们可以质疑媒体的个人音乐素养,可以质疑媒体“倾向于类型而不是技术”这种“变态”价值观,但把一切归结为“媒体对汪峰不满,所以来黑学员”——这是一种任何人都难以承受的侮辱。

昨晚汪峰老师也发了微博,不出所料,“恶意和肮脏”……

汪老师,难道你还不明白,只要你所面对的媒体中有一家做选择不是出于“恶意”,只要有一家没有染指你所臆想的“串联团灭”这种“肮脏”,这种极端、感性至极的用词和言说方式只能进一步割裂彼此。

——你对记者的偏见(狗仔、八卦、自说自话),记者对你的嘲讽(自大狂妄&音乐中渗透的世俗成功学),就会陷入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式的恶性循环。

心平气和地来说个事儿,谁都别开撕,有这么难么?

汪老师变身悲情侠客,媒体又成了刽子手

这也是E姐两次愤而写长文的原因

——让音乐的归音乐,汪峰的归汪峰。

=====我是很悲情的分割线=====

音乐素养低or职业操守沦丧?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同时,E姐和媒体小伙伴也遭到了一些音乐专业人士的“吊打”,比如说E姐向来很推崇的“耳帝”和音乐人科尔沁夫老师。

耳帝微博一:

耳帝微博二(直接吊打E姐,爽!):

对于耳帝的吊打,E姐个人的接受度为90%(不专业,听不出水平只能根据类型选…这些都接受),但对其中10%的诛心论(有私心)持保留意见。

还有E姐很尊敬的科尔沁夫老师,对他朋友圈发出的批评,E姐个人的接受度为100%。

为什么接受度为100%呢?因为“乱投票”一词描述了一种现象——“媒体可能不专业,投票没有按音乐素养的高低来”;但未下结论说“媒体因为讨厌导师而乱投票”。

只要不诛心,不被一句推测性的语句所代表,E姐欢迎各种专业方面的理性质疑与批判。

以下网友也说得很好:

@JasmineS2014:媒体评审代表大众这时段的审美倾向,以评审的专业性要求他们,那要导师干嘛?只能说,这季的评分标准最终全部给了媒体评审的举措,不妥。只谈歌唱水平的话,参加青歌赛最适合。

@乌苏里的鱼:觉得以喜好投票是可以的 毕竟媒体跟观众一样 你不能要求他十分专业 但如果是因为对导师的讨厌来针对选手 那才是低俗。

@dopcn:如果节目组的目的就是纯粹评选出谁唱的好为什么找一堆外行当评委?如果目的不仅仅是评谁唱的好为什么结果不满意了就只拿谁唱的好说事?如果你不认可一个人为什么这一定就是世俗的偏见?

@黄_v:其实也不能怪媒体吧,他们也不是约好抵制汪,他们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选择自己喜好,也是赛制赋予他们的权利,本来请回来的时候,就知道他们不专业,现在又在怪别人不专业,那人家也真是不专业啊,只能凭自己的角度去选啊

@我爱小金鱼的:我比较怀疑的是,汪峰在比赛没有结束的时候,发表这番话,到底有没有影响到后面评委的投票,对接下来的选手又公不公平,毕竟音乐欣赏本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既然请了媒体,至少在比赛进程中,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E姐以为,《好声音》就是一个游戏,游戏开始前,节目组已树立了规则,游戏中的三方主体(导师、学员、评审团)在入场前都已明确了解——

第一季:转椅模式成为“模式眼”,四位导师之间权力均衡(杨坤稍弱),几大导师为学员而明争暗斗的种种表现戏剧张力十足,因此迅速成为现象级。

《好声音》其实就是看导师,第一季乃当之无愧的现象级

第二季:新导师张惠妹与那英“撕”不起来,表现力稍弱,新加入的汪峰成为“梦想代言人”,走温情路线,加之哈林对“好声音游戏”的热情度下降,四位导师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节目冲突性减弱,收视爆点减少,危机初现。

第二季的张惠妹导师表现力稍逊那英

第三季“优势导师”现象开始明显,那英、汪峰两家独大,齐秦、杨坤自认陪跑,“队内PK”这一模式走到尽头(没有人会守着一个相对弱势的队伍看PK)。

第三季有明显优势的选手基本集中在那英的小二班(张碧晨、刘明湘)和汪峰的“峰暴”(帕尔哈提)

第四季:新加入的周杰伦导师优势过于明显,周、那两队实力明显强于汪、哈,为避免“弱队PK无人看”的尴尬,节目组引入“两队Battle”,又为了增加看点,显示公平公正,引入了专业音乐人和媒体评审机制。

队间PK与媒体人过早介入十强争夺起源于第四季

既然引入了专业音乐人和媒体评审机制,那我们就来详解一下新的游戏规则:

1、音乐人看技术(耳帝等音乐人可对每个选手进行技术流方面的专业点评);

2、媒体重多元化审美和大众口味——现场氛围、对歌曲类型的喜好、对个性选手的偏爱,甚至选手现场发言中透出的音乐态度与功利心,均可在举起投票板之前的一瞬间(真的只有一瞬间的考虑时间)左右媒体的选择。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如果黄绮珊和陈洁仪站在E姐面前,如果双方发挥稳定,E姐有可能因为选歌、氛围和个人情怀选陈洁仪;

但如果杨臣刚和黄绮珊PK(对不起啊刚刚~),只要黄绮珊没有完全失声,如果E姐选了杨臣刚,那么确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对黄绮珊的导师有偏见。

E姐这里想问一句,如果完全无修音版本推出,大家听过之后,会觉得赵&张之于黄&贝,水平的落差会有如杨臣刚之于黄绮珊吗?

E姐也投给了黄勇和贝贝

=====我是躺枪王杨臣刚的分割线=====

最后,来一点不是总结的总结……

说到底,《好声音》节目组引入媒体人评审机制,正是为了增加节目中音乐以外的元素,并通过媒体与导师、音乐人三方形成权力的对峙,从而制造戏剧冲突,所谓的“收视点”就在这里。

那么,若节目组觉得媒体音乐素养不堪,玷污了“好声音”的评选宗旨,为何还要赋之以同导师互相制约的权力?

若觉得媒体评审设置合理,在非专业评审与专业评审的分歧中成功炮制出话题与看点,为何又在矛盾出现时将脏水全然抛向媒体?

将非音乐专业的媒体人凭个人喜好做出的选择上升到“串联团灭”的高度,剪辑中亦立场分明——

这就是节目组所谓的担当与“正义”?

引用“娱乐资本论”的一句话作结语——

给汪峰和节目组的建议是,如果你们觉得媒体的品位真的这么不堪、这么世俗的话,请换下媒体评审团吧,请把权力交给更专业的,也更能和汪峰能构成合作性权力关系的音乐人。

最后,E姐想对汪老师说一句:

汪老师对不起,只是一场游戏,而我认真了,早知道节目播出是这种效果,我绝不会撕你。

今天的重磅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上一篇:刘涛:嫁富豪,破产,照顾病危的丈夫,生了一儿一女! 下一篇:你想每天换一个爱人么?她能(而且换几十个)!
看巴士 m.kan84.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