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资讯
导航
电影:
科幻片动作片恐怖片爱情片喜剧片战争片动画片纪录片BL电影LES片剧情片其他片资料库微电影新片库经典片

世界上最性感的雀斑 长在了一张男人的脸上

第一眼看去,埃迪·雷德梅恩的长相非常“不和谐”:苍白到透明的皮肤上布满雀斑,灰蓝眼珠有种近乎女性的温存透澈,嘴唇出奇得厚。不笑的时候,这个来自伦敦西区的33岁的男人看起来永远像个嘟着嘴的青春期少年,且有些神经质。

秉承莎翁衣钵的英国演艺界似乎盛产这类男演员,他们家世良好、学历优秀、衣品完美,踊跃跻身日渐缺乏活力的好莱坞,并在那些“ 非典型角色”里大放异彩。在不久前于威尼斯影展首映的《丹麦女孩》中,小雀斑扮演了一个“困在男人皮囊里的女人”——

时空穿越算什么?哥穿越的是性别。

埃迪·雷德梅恩:雀斑的魔性

编辑/张大海 撰文/康怡

跨性别特质

《丹麦女孩》的导演汤姆·霍珀绝对应该算是埃迪的贵人。在他的三部影片中,这个满脸雀斑的男孩完成了一次自己的演技进阶。

对于一个外形不是传统英俊型的演员,埃迪得到的角色常常基于他身上某种异于他人的特质。比如在《特务风云》里出演马特·达蒙和安吉丽娜·朱莉的儿子,得益于他的厚嘴唇;又如《欲孽迷宫》里,跟朱丽安·摩尔演一对纠结扭曲的母子,两人对戏时整个银幕都是花的,绝对嫡亲。

与这些基于外貌的笑谈相比,汤姆·霍珀的观察也许更为深刻。这位曾凭《国王的演讲》将奥斯卡最佳剧情片收入囊中的导演说,埃迪·雷德梅恩身上有种“跨越性别的特质(A certain gender fluidity)”,这让他坚定邀约埃迪出演首部变性人传记影片《丹麦女孩》。

威尼斯影展映后,苛刻的影评人纷纷发声,称小雀斑贡献了“其职业生涯最好的表演”,各主流媒体亦跟风预测:搞不好这个英伦小子要蝉联影帝。

埃迪说,在参演影片之前,他自己完全不知道性别和性取向并不是关联的。在为《万物理论》宣传的路演中,他探访了几乎所有大城市的变性人群体,“重要的是,我不是在演‘一个扮女人的男人’,而是一个‘身陷男人皮囊的女人’,这关乎那个真正的个人身份。”他说起角色时竟然有意无意翘起兰花指。

13年前,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艺术史专业的一个男孩被选中出演莎士比亚环球剧院的《十二夜》,在里面饰演主角维奥拉——一个因与双胞胎哥哥失散而扮作男装到公爵门下当仆人的姑娘。剧照里年仅20岁的雷德梅恩比之今日更多几分天真娇弱之态,英国著名脱口秀主持人格拉汉姆·诺顿调侃说他看上去很像美国女星詹妮弗·加纳。埃迪以手扶额,哭笑不得地说,谢谢恭维,她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

尽管与电影相比,舞台剧允许更夸张的表演风格,但维奥拉对于男孩子来说依然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角色:“你想,我要演一个女孩,但是她扮成男孩,然后她被另一个女孩当做男孩爱上,实际上她又爱着自己的公爵主人…… ”

跟一个“女扮男装的女人”相比,一个“困在男人皮囊下的女人”绝对是更大的挑战。这或者也是《丹麦女孩》小说出版15年以来,改编电影的计划几易其手的原因。在好莱坞一直有着关于“非变性人扮演变性人”的争议,接受这个角色几乎注定要卷入这种争议的漩涡。此外,虽然LGBT群体的题材不再是禁忌,更有不少有关同性恋的题材获奖、卖座,变性人话题却仍然处在敏感的前沿,并与政治导向的气氛密不可分。这一角色本来计划由一位女演员出演,也接触了不少好莱坞女星,其中包括妮可·基德曼。而当项目最终落在汤姆·霍珀手中时,他毫不犹豫地钦点了雷德梅恩。

在《丹麦女孩》中的第一次出场,雷德梅恩还是一位衣着精致的丹麦绅士,他斜倚着身体向站在画廊另一端的妻子眉目传情。这一幕柔情脉脉的眼神为不少专业影评人所津津乐道。

在小雀斑年轻却也不算短的职业生涯中,选角导演们每每对他独具风格的长相又爱又恨,与其说是雌雄同体的中性美,不如说是漂亮和令人不适的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矛盾结合。我等平庸的大脑大概永远也不知道怎么来消化这种特殊的美,但是无疑,在《丹麦女孩》中,汤姆·霍珀最大化地利用了这些特质。连化妆师也笑说,埃迪没有烦人的连鬓胡子,这给后期的女性造型省去了不少麻烦。雷德梅恩挠了挠他时髦的乱发:“确实如此……所以我最坏的恶梦应该就是哪天出演一个需要长出连鬓胡子的角色,因为我真的就是,长不出来……”

比之对霍金的演绎,人们说埃迪以一种“更加个人化而少了技巧性”的表演方式复活了变性人莉莉。当丹麦绅士变身丹麦女孩,回眸一笑百媚生,人间男女无颜色。

学霸表演方法论

埃迪·雷德梅恩确实是那种自带孩子、书生和女性属性的男演员,随角色被一一激活。这种脱胎换骨似的激活似乎别无秘诀,全靠苦功。在同辈演员中,埃迪优秀得令人感到乏味:家世良好、学历傲人,连衣品都无可挑剔。

在一个“毫无演艺圈基因”的富裕家庭长大,小雀斑应该算是被父母宠成了一个演员。小时候,银行家老爸经常带他们出入伦敦的剧院,兄弟姐妹之间,只有这个脸上斑斑点点的小子看了戏后会一直难以自拔,回到家之后没完没了地给大家“情景再现”,“我爸妈大概是快看吐了,所以干脆决定送我去儿童剧团——与其烦自己家里人,还不如去烦别人”,他得意地回忆道。

如果算上儿时在萨姆·内德斯的舞台剧《雾都孤儿》中跑龙套表演“43号男孩”,雷德梅恩的演艺生涯也不算短了。但是一直到19岁,他都觉得演戏只能是个“爱好”:“拍电影对我来说就像是放暑假,你会遇见一些人,和他们成为朋友,然后可能就各奔东西,不再相见了。”

这一年,他参加爱丁堡戏剧节的演出,戴着假发化着浓妆的他连自己的奶奶也没有认出来。老太太说,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会是一个演员了,不一定多么前途无量,但至少是能做一个演员。

作为剑桥三一学院艺术史系的优等生,雷德梅恩创作角色的方式也是学霸,甚至可以说是学究式的。这就像学生时代上作文课,有人讨厌约束热爱信马由缰,有人则对“命题作文”情有独钟,喜欢这种“划定范围的自由”。小雀斑就是后者。一个角色就像是一个命题,对他来说,为之要跨越的东西越多越好玩。时至今日埃迪依然与自己的戏剧老师Simon Dormandy 保持联系,并不时求教。“是他鼓励我一直坚持表演,这么多年来工作上的事情我总会征求他的意见,为一个角色做准备时也常常咨询他,他是最好的戏剧老师。”

当他谈论表演时,谈的最多的就是“反省式的自我观察”和“自我教育”。早年在片场,埃迪是一个怯生生不敢看回放的小男孩,表演僵硬、紧张自己却浑然不知。某日同剧的知名演员对他说,小伙子你应该去看看回放。他赶忙摆手,小声说导演不让看,我只是一个小演员…… 这位前辈听了,二话不说捉住他的胳膊拉他去屏幕前:一个紧绷到全身都在发抖的人机械地说着不知所云的话——这就是他自己。“管他呢,你必须得看回放,你得审视你自己!”这句话醍醐灌顶,成为小雀斑日后表演的重要信条。“我知道很多演员不愿意看自己,我也曾经是这样,但是现在我已经克服了这个障碍。你必须跳出自己,然后用另一只眼睛不断审视自己的表现,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自学。”

为了《万物理论》和《丹麦女孩》两部表演吃重的影片,他像个做田野调查的社会学大学生一样,与渐冻症人群和变性人群体做访谈,阅读大量的资料,并接受形体老师的指导以便在肢体上接近角色。扮演霍金妻子的女演员费莉西蒂·琼斯与雀斑本来就是多年好友,当两人在片场相见,她还是免不了惊异于“一个健康人对自己的身体所做的改变”:“有时候我们导演已经喊停了,我们都没在拍摄,他也还是把自己弯曲成那个样子,我想他的身体是不是都麻木地僵住了,跟他相比我演的角色简直是太舒服了。”

拍摄《丹麦女孩》时为埃迪创作莉莉这个角色当顾问的变性人活动家Paris Lees说,原则上讲我是反对由非变性人来扮演变性人的,但如果有一个人能演,那就是埃迪。从第一次扮女装的紧张、尴尬和好奇到在这个过程中渐渐看清自己真正的身份,整个觉醒的过程像一朵花在缓慢而不可避免地绽放。埃迪说他走进莉莉的办法就是先走进历史:如果真实的莉莉是这样的,那我就应该这样演,我们无权带着今天人们的眼光来评判什么应该被保留,什么可能会令人不适。当他扮上女装:衣服、鞋袜、妆容,如同越来越清晰的蝴蝶效应,让莉莉浮出水面,埃迪将这种脱胎换骨的变化一点一点地渗透开来,他开始模仿周围女性的肢体语言,并将其融入到自己身上。“这个最终结果对雷德梅恩来说就是我所扮演的这个角色,而对于莉莉来说,这就是她的‘真我’。”

在好莱坞学会生猛

2009年,埃迪参演了美国导演约翰·洛根的戏剧《红色》,好评如潮,这部戏随之被搬上百老汇的舞台。英伦小雀斑在百老汇感受到了好莱坞工业成熟诱人的气息:“有天我在排练,然后听到旁边有个人在打电话抱怨,说他下面六个月的票都抢光了,我心想哇哦,我的戏马上要上演了,大概还一张票都没有卖出去吧。”他多虑了,《红色》在百老汇大获成功,次年,他本人凭此斩获托尼奖。

这段经历让惯于在伦敦舞台和英国独立影片中工作的埃迪见识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其实上这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在日渐缺乏活力的好莱坞,英国演员由于深厚的戏剧功底一直备受青睐,没在莎翁剧里挑过大梁恐怕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英国演员。与莎士比亚叱咤400年不衰的英国相比,好莱坞至今仍是新时代的金矿,对于追梦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人不想去掘金。

“在百老汇演出的日子,我才对好莱坞有了更切身的感受:投资、宣传、曝光度,各方面与我之前的经验都不是一个量级的,”他闪烁着近乎透明的长睫毛说,“这令人感到特别兴奋。”

除了“硬件”带来的冲击,好莱坞弱肉强食的生猛作风给埃迪上了更重要的一课。他之前没有意识到英国文化里那种过分的克制对演员的影响是消极的。“做演员最重要的就是有工作可做,而得到工作的途径就是去试镜,可是我的试镜大多数都糟糕透了,我总是很紧张,然后如果别人喊停,我就会一言不发灰溜溜地离开”。

这种做法被他在美国观察到的情形所颠覆。在好莱坞如鱼得水的英国导演乔·赖特告诉埃迪:在美国,演员们在试镜的屋子里说了算。这位执导过《赎罪》《安娜·卡列尼娜》的导演曾与大量美国演员合作,他说自己起初真的不太习惯前来试镜的演员们所表现出来的强势:“他们一定要展示到自己满意才肯离开,我习惯于导演说了算,开始特别难以适应,后来我发现,他们这么做不仅更多地展示了自己,也让我有新的发现,使我避免做下错误的决定。”

从前总是唯唯诺诺的埃迪大受启发。是的,工作如此珍贵,为什么不拼尽全力争取?“我开始学着这么做,至少,我会一定要求自己展示出80%的能力和才华,并且告诉选角导演,我还有更多值得你们期待。”谈及此雀斑哥身子前倾,目光坚定,斑斑点点的面孔像一只年轻的豹子。

不过接下来他就挠着头发讲了一个有勇无谋的丢脸故事:2007年汤姆·霍珀拍《伊丽莎白》,第一次找到他。汤姆问他会不会骑马,他立马点头。事实上他从来没有上过马。实拍时,旁边是海伦·米勒这样的老戏骨,他战战兢兢硬着头皮上马,然后五官扭曲地在马上摇摇晃晃吓得半死。汤姆·霍珀对着监视器完全疯了,他抄起扩音喇叭吼道:雷德梅恩,你他妈是个骗子!

所幸,与汤姆·霍珀的第二次合作《悲惨世界》埃迪没有令人失望。他是一个随时随地给自己录像的家伙,即使是日常生活,这些影像也常常成为他创作的帮手。当他得知《悲惨世界》在选角时,就拿iPhone录了一段自己唱歌的视频,然后请经纪人发给选角导演。“我们这个时代的演员所不同的就是我们可以享受超级牛的科技,你可以随时录制自己的视频,好多事儿不再非得依靠长途跋涉穿越大洲才能办成,不是么?”他笑着耸一耸肩,露出一点被美国化的样子。用这种听起来相当随意的形式,他得到不少优秀影片的工作机会,即便只是出演一个配角,也能跟大咖交手,并从中获益。

才33岁的他已经手握一座小金人,即将于11月上映的《丹麦女孩》,被认为很有可能使他成为近20年继汤姆·汉克斯之后第二个蝉联影帝的人。不管他能不能成功加盟“蝉联奥斯卡精英俱乐部”,他都用一次次令人迷醉的表演在竞争激烈的演艺圈划定了自己的疆土。人们问他有什么建议给怀揣演艺之梦的年轻人,他略一思索,说:永远不要害羞,先拿下角色再说!

小雀斑的朋友圈

一路伊顿、剑桥名校读下来,身为演员、模特的埃迪·雷德梅恩可以说拥有一个闪闪发光的朋友圈—这么说吧,我们迷恋的英伦演员几乎都是他的好友。

上一篇:《蝙蝠侠大战超人》后新蝙蝠侠拟拍独立篇,DC大战漫威靠单挑? 下一篇:郑爽瘦成这样,你还吃得下牛肉面?
看巴士 m.kan84.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