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资讯
导航
电影:
科幻片动作片恐怖片爱情片喜剧片战争片动画片纪录片BL电影LES片剧情片其他片资料库微电影新片库经典片

除了女神、小鲜肉,民国影坛也有丑戏骨

都说现在是个刷脸的时代,以至于回望民国影坛时,颜值几乎成了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一说起民国男明星,便是金焰、高占非、赵丹、刘琼、舒适这些30年代的小鲜肉;而提起女明星便是胡蝶、阮玲玉、陈云裳、李丽华这般长相可人的旗袍美女。

事实上,民国影坛也是一个由各色面孔和阶层组成的生态圈,有女神和小鲜肉支撑“面子”,也就得有异人奇相的“里子”。所以,了解民国的电影明星生态圈,有必要细数那些不常被我们提及的丑星们。

民国丑星点将录

编辑/梅雪风 撰文/王腾飞 插画/李婷婷

其实,所谓的丑星并非指他们的长相对不起观众,相貌身材上的特别只是其中一方面,说到底,丑星主要还是说演员在电影中承担的功能、塑造的角色以及角色带给观众的印象。

正所谓“无丑不成戏”,对于早期以市民阶层为主的电影观众而言,没有丑角带来的笑料和热闹,活动影像就会显得寡淡许多。也正因为如此,丑星伴随着中国电影的萌芽最先登上银幕,并在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显示了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反派元老洪警铃

民国丑星如果论资排辈的话,洪警铃应该算是祖师爷级别的人物。虽然较少被人提及,但他的从影经历几乎贯穿了整个民国电影史,甚至1949年后他仍然能在银幕上发挥余热,堪称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之一。

要问这位祖师爷的资格有多老,那要从清光绪三十四年即1908年说起,彼时他刚满15岁,便与同校的汪优游、陈无我、朱双云等日后的戏剧大咖们合作排演文明戏。宣统元年,即1909年,他加盟笑舞台,参演《新茶花》《黑籍冤魂》,从此正式登上舞台。

所谓文明戏,乃是晚清戏曲改良运动至中国现代话剧诞生前的一种过渡性的表演形式。姜文《一步之遥》里王天王演的那出《枪杀马走日》正是文明戏,片中王志文神经质般的表演状态、即兴的方式以及与观众的互动形式形象地阐释了文明戏的风格特点。作为较早一批文明戏的参与者,洪警铃自然也是此种表演套路,而正是以他为代表的这批文明戏演员凭借舞台上的表演经验,开启了中国电影表演的滥觞。

1913年,洪警铃受郑正秋邀请加入新民社,正是与郑正秋的交往,让他的人生从舞台转移到了银幕。同时,以新民社为代表的文明戏团体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电影最初一批演员的养成所。洪警铃最早参与的电影,是张石川承接亚细亚电影公司业务所拍摄的短片,不过这些短片并没有让他在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让他受到注意的当数《黑籍冤魂》。

《黑籍冤魂》原是清末一本警世小说,它以一个封建家庭吸食鸦片而最终家破人亡的悲剧故事,暴露鸦片之毒以警醒世人。起初,该小说被改编为文明戏,连演数月,受到观众极大的追捧。商业嗅觉灵敏的张石川看到了其市场潜力,果断决定将该故事搬上银幕。洪警铃在影片中扮演妓院的龟奴,属于反派角色,当时评论说他将人物猥琐之状表演得入木三分。这样的反派成为日后他最经常塑造的角色类型,他也由此开始形成了一种定型化的表演风格。

接下来,洪警铃又参演了中国最早的三部长故事片之一《红粉骷髅》以及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的一系列“新剧片”。在这些影片中,他一直以扮丑装恶示人,从流氓、强盗,到坏道士、恶员外,再到大烟鬼、叫花子等等,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反派角色。尤其1920-1926年商务印书馆摄制的一系列短片如《死好赌》《得头彩》《呆婿祝寿》《憨大捉贼》等,集中体现了洪警铃从影初期的表演风格。在这些短片中,打闹场面和追逐动作成为重头戏。比如踩到香蕉皮摔个狗啃泥,被警察穷追猛打弄得鸡飞狗跳等等。这些桥段依样画葫芦地模仿了法国启斯东喜剧和美国打闹喜剧片的风格。所以麦克斯·林戴、基顿、卓别林等人,既是洪警铃的同行,也算是他的老师。

不过,从故事和题材上来看,以上短片多取材自民间故事或文明戏,故事内涵中也显示了惩恶扬善的道德寓意。无论从故事层面还是表演风格来看,都迎合了当时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当然,观众也会有审美疲劳,但是对于当时的演员而言,回应观众的方法似乎只有继续放大表演的幅度,增强插科打诨的噱头。洪警铃也是如此,不过,一味迎合观众,也遭到了部分知识分子的声讨,反对声认为他故作无稽的表演充当了洋奴思想和封建文化的吹鼓手,违背了文明戏初始时所承担的干预社会、宣扬进步的文化旨趣。

对于自己的表演风格,洪警铃也不是没有反思,这种反思在某种程度上要拜中国电影质量的整体提升所赐。随着中国电影叙事手法的日趋成熟、电影技术手段的逐渐进步,以及观众结构的改变,演员表演也被要求提升以适应新的电影生态。洪警铃的改变从1933年加入联华影业公司开始,至1938年离开联华的5年时间里,他参与拍摄了费穆导演的《天作之合》《狼山喋血记》,孙瑜导演的《大路》,蔡楚生导演的《渔光曲》《迷途的羔羊》《王老五》等影片。在这些通常被称作“左翼电影”的影片中,洪警铃的反派或喜剧角色,已经不再以先前那种刻意巴结观众恶趣味的方式示人,而是承担起特定的叙事功能,并与正面角色遥相呼应,共同成为影片探讨社会主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从中国电影表演的历史来看,该时期也是电影演员们逐步摆脱文明戏表演痕迹,大踏步地寻求生活化表演的开始。

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与成熟,洪警铃这种丑角再也不像萌芽时期那样可以成为一部影片的主要看点,而是越来越成为一种陪衬。作为配角儿的洪警铃表演机会明显减少,以至于他在孤岛时期和沦陷时期成为影坛的边缘人物。

不过,这位影坛元老却也并不以为然,他开始热心社会慈善事业,甚至开办“贫儿工读团”,专门收养教育影剧界同业们的孤儿。银幕上以老奸巨猾、阴险狡诈著称的洪警铃,在生活中却是一位宽厚的长者,这位丑角的祖师爷像一位大家长那样,把个人的关爱和温暖无私地给予了那些影人遗孤。

王先生专业户汤杰

汤杰在民国丑星里面算是一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同时他也有着普通文艺青年所不具备的果决和坚韧。汤杰家境不错,祖上为官,但他却在25岁时因一则电影公司的招聘广告而决意投身银幕。要知道,1920年代电影演员的社会地位还并不乐观,他的这一决定在官宦之家看来仍然是有辱门风之事。

汤杰没有顾念门风,他最终如愿进入大中华影片公司,但是也只能说他的脚指头踏进了电影圈,因为无戏可演,这位公子哥的生活都没有了着落,没有收入,没地儿住也没处吃,简直落魄至极,这般境遇倒很像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角色王先生一样。

穷困潦倒一段时间后,他幸运地参演了卜万苍的《人心》,此后才有了每月二十五元的薪水。而同样是卜万苍导演的《玉洁冰清》,让他饰演的反派得到了观众的赞许,初步奠定了他的影坛地位。此时,汤杰的电影生涯才刚刚开启。直到进入天一公司后,他才因一部《王先生》开始爆红。

《王先生》是美术大师叶浅予先生的长篇漫画,因其内容贴近现实并且极具批判意识,所以甫一连载就受到读者的喜爱。1934年天一公司的邵醉翁独具慧眼,决定拍摄《王先生》,影片公映后反响热烈,号称一票难求。影片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原因要归功于汤杰的表演。

也的确,汤杰首先在造型上便与漫画中的人物相似,一个干瘪老头的模样,瘪嘴上横着两撮鼠须,身着一件浅色长衫外加深褐色马褂,头戴越南帽,脚蹬大皮鞋。为了符合人物的形象,汤杰大有为艺术献身之势,硬生生拔掉了三颗门牙。在表演上,汤杰一本正经的表演效果让这个喜欢自作聪明,但常常反被聪明所误的小市民形象活灵活现。在很多观众看来,汤杰就是王先生,王先生就是汤杰,他们成为一体,而这种观感对于演员而言自然是极大的肯定。

王先生系列影片前后约有13部之多,这也是民国喜剧片中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系列。某种程度而言,恰是汤杰的表演,成就了王先生的电影经典。

由于天一影片公司的作品主要还是针对市民阶层,所以,虽然影片基本遵循了原著的精神,但是仍然增加了大量滑稽动作和恶搞噱头以迎合市民的口味。天一转战香港后拍摄的《王先生奇侠传》《王先生生财有道》中,汤杰的基本工作就是追女人和怕老婆,摔跤啃泥、被打被骂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可以说,天一公司过于模式化的创作制约了王先生系列的创新。

如果说早期的王先生虽然是个中年屌丝,但还算左右逢源的话,那么到了孤岛时期,在战争和社会矛盾加重的背景下,王先生的生活也平添了几分沉重。这时期由新华影业公司拍摄的《王先生吃饭难》《王先生与二房东》《王先生与三房客》等影片中,王先生虽然还是一个猥琐大叔的模样,承担着笑料制造者的职能,但是他也更像是一个现实的讽刺者,一举一动都不乏对孤岛现实的嘲弄。王先生带着既有的自作聪明,也多了一份市井小民的无奈情绪。也因此,汤杰塑造的王先生完成了对孤岛上海一个切片似的艺术化呈现。与其他众多的滑稽影片,包括先前的王先生电影相比,此时的王先生系列显得别具一番现实品格。

粗算下来,王先生系列影片前后约有13部之多,这也是民国喜剧片中数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系列。某种程度而言,恰是汤杰的表演,成就了王先生的电影经典。不过,汤杰的命运似乎与王先生一样,总是坎坷扑跌,不尽如人意,上海沦陷之后,带有社会讽刺性的王先生系列在所谓的“中日亲善”“和平建国”的口号下失去了表达的空间,为生计所迫,汤杰与一干朋友组成“王先生剧团”,以流动形式在全国各地跑码头、吃台饭,仔细想想,这也真正的是一出现实版的《王先生吃饭难》了。

一个“劳莱”和三个“哈代”

民国丑星名录中,名头最响的要数韩兰根。可能是韩兰根的长相太有特点,有人说他长得喜庆,也有人嫌他生得太丑。喜庆也好,苦相也罢,他的长相总归很容易让人记得住,作为丑角这应该是莫大的幸事。而且,相比较于其他的丑星,他又是最多产的一位,粗算下来共参演过250多部影片。当然,数量惊人的除了他的电影,还有他的一家老小,前前后后三个老婆外加整整一打孩子。以上种种,自然容易成为媒体和观众的谈资。

其实韩兰根的名气并非为他自己独享,他的名字总是会以最佳拍档的组合形式出现。一提起“瘦猴”,观众自然还会想到胖子,而韩兰根的幸运之处在于,始终都有最优秀的胖子与他搭档组合,而他总是那只雷打不动的“赖皮猴”。

说起胖瘦组合,世界喜剧电影史上最出名的一对要数美国的劳莱与哈代,在电影中,瘦劳莱总是到处惹是生非,胖哈代则始终自以为是,他们这种反差极大的外形和性格在20年代风靡全球,并引发各国竞相仿效。事实上,韩兰根先后与刘继群、关宏达和殷秀岑三个胖子的组合,也是这股风潮在中国落地生根的产物。

相比较于其他的丑星,韩兰根是最多产的一位,粗算下来共参演过250多部影片。当然,数量惊人的除了他的电影,还有他的一家老小,前前后后三个老婆外加整整一打孩子。

相比起三个“哈代”,韩兰根成名算早,1934年与王人美合演的《渔光曲》让他声名鹊起。当时上海正遭逢60年罕见的酷热天气,而该片竟能调动观众空前的热情,并创造了连映84天的纪录。影片中韩兰根饰演贫苦的渔家青年小猴,他给角色点缀了几分喜剧色彩,并恰当地将表演沉浸在影片规定的情境中,让人物更加立体丰满且值得同情。

与20年代那些插科打诨的喜剧角色相比,《渔光曲》中的韩兰根在表演上显得技高一筹。究其原因,一方面要拜导演蔡楚生的艺术追求所赐,他对于卓别林的表演和角色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标准完善演员的表演。同时“左翼电影”勃发之际,进步电影人对于喜剧的逗乐搞笑与时代背景、社会氛围的格格不入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他们的观念极大地改造和提升了喜剧电影的创作水平。再者,与前辈喜剧演员相比,30年代电影的叙事手段以及声画表现都更趋成熟,喜剧演员的表演不再单纯依托夸张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

每一个故事中都有一个胖子,成名后的瘦猴在1935年遇到人生故事中的第一个胖子刘继群。在沈浮导演的《无愁君子》里,韩兰根第一次与刘继群合作。刘继群在联华公司享有“江南才子”的美称,此公系东吴大学毕业生,身高1.60米,体重90公斤,一副瓶底厚的眼镜,一本正经的样子。一胖一瘦的两人在《无愁君子》中首次搭档,便因对小人物的精彩演绎俘获了观众含泪的笑声。而两人的搭档也第一次被观众称作“东方的劳莱与哈代”。此后这对胖瘦组合接连合作了《小玩意》《如此英雄》《天作之合》等影片,但天妒英才,1939年,患有高血压的刘继群在乘电梯时不幸中风逝世。痛失搭档的韩兰根,随后也因合约期满而离开联华。联华公司自此失去了一对极具银幕辨识度的演员组合。

韩兰根之后加入艺华公司,在那里他恰好遇到了人生故事中第二个胖子关宏达。关宏达是典型的东北大汉,运动员出身。当时的媒体对关宏达的评价相当不错,说他既不像韩兰根说话那样粗俗,举止又不像殷秀岑呆笨,乃是“真正一滑稽家也”。不过,作为普通演员的关宏达常常被老板拖欠薪酬,作为一名资深的大胖子,关宏达实在填不饱肚子,所以他只能扔铅球掷铁饼,一边从事自己的体育老本行,一边等机会拍电影。好在“劳莱”和“哈代”配成了对,在《化身姑娘》《女财神》等影片中他获得了表演机会。

要说与韩兰根合作最紧密也最有观众缘的恐怕要数殷秀岑了。与前两位“哈代”相比,这位被称作“五百磅巨型炸弹”的殷秀岑才是真正的大胖子。他与韩兰根合作的第一部影片是《王老五》,两人在影片中出演码头工人,他们平素里耍耍嘴皮子,苦难时却能相互扶持。两人的表演像是老搭档一般顺畅,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导演蔡楚生也大加赞扬。据说他曾为此即兴作漫画一幅,并配打油诗一首:一胖一瘦,难得碰头,有此两公,可不发愁。

《王老五》之后,他俩的配合更加默契,接连合作《家》《三人行》《木兰从军》《难兄难弟》等影片,合作时间纵跨孤岛、沦陷时期和战后。只可惜,叱咤民国影坛的韩兰根和殷秀岑最终成了旧时代的遗老,他们没有更多的机会在1949年后的人民电影中继续制造笑料。1957年,在最后一次合作出演《未完成的喜剧》之后,这对“东方的劳莱与哈代”彻底告别了银幕。

其实,民国影坛上的丑角还有不少,比如同样资历不浅的“无赖标本”王献斋,一样是胖子且被称为“笑料发行所”的尤光照,还有“银幕恶汉”章志直,王先生家的母老虎“王师母”桑淑贞……颜值不高的他们没有多少机会登上杂志封面,但是杂志里面却不能没有他们的身影,一个扮丑的鬼脸,一张夸张的漫画,一幅搞怪的剧照,都能博观众大笑。可以想见,如果没有他们这些丑星插科打诨,民国影坛不知道要少掉多少乐趣。


上一篇:吴佩慈刚刚生了个男孩!就在距离豪门更近的时候,男友被调查了 下一篇:把香港武打搬上美国电视,这事居然被吴彦祖干成了
看巴士 m.kan84.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