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资讯
导航
电影:
科幻片动作片恐怖片爱情片喜剧片战争片动画片纪录片BL电影LES片剧情片其他片资料库微电影新片库经典片

中国最懂武侠的导演,拍了一部不一样的武侠片

2015年只剩最后一个月,贺岁电影扎堆来了。

仅在12月11日当天,就有12部新片上映。

大众众要向大家诚意推荐《师父》,它绝对和你印象中的武侠片不一样。

《师父》讲了一段民国天津武林的故事。南派武人陈识(廖凡)为在天津武术界开馆立足,收当地青年耿良辰(宋洋)为徒代其踢馆。目前豆瓣评分8.0。

从演员阵容来看,廖凡、宋佳、蒋雯丽、黄觉、金士杰,性格、演技、颜值各有担当。

本片导演、编剧、武术设计都是徐皓峰。没错,就是这个看起来有点像韩国欧巴的文质彬彬眼镜男。

他或许是中国最懂武侠的导演之一。

有人说徐皓峰能写能编能导,唯一的缺点就是懂得太多。

可以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有:大学教授、武行(hang)小说家、影评人、编剧、导演、武术指导。

徐皓峰(本名徐浩峰,“‘徐皓峰’是艺名”)1973年出生,早年在中央美院油画系就读,1997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同班同学有贾樟柯和徐静蕾。

北影流传过这样一个段子:在上学期间,学生领袖式的徐浩峰经常和贾樟柯、徐静蕾等一干同学讨论要如何拍电影,要为中国电影做些什么。

大学时,徐皓峰发表过一篇论文,从《罗生门》和《公民凯恩》谈东西方文化观,被当时《电影艺术》的编辑吴冠平(现任北电电影学系主任)看到,并一直惦记着。

毕业后徐皓峰一度远离了电影。2000年,李安的《卧虎藏龙》上映,徐皓峰又在评论界出现,陆续拾起了影评写作,之后回到电影学院做老师。

徐皓峰的影评后来集结出版,书名《刀与星辰》,豆瓣评分8.5。书中一些对于武侠片的评论,在影迷当中“口口相传非常有口碑”。

武侠片历史上的大多数影片的性质和现今大片一样,不是叙事电影,是晚会。晚会没有价值观,只有口号,‘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和‘给您拜年了’性质一样。

梁文道在读书节目《开卷八分钟》里读过两段徐皓峰的影评。梁说他在评论武侠电影的影评里,没有见过比徐皓峰写得更好的。

在北京电影学院的传说里,徐皓峰更像是武侠小说中的“神人”。对京城的电影青年来说,旁听一堂徐皓峰的课,算得上是时尚之选。

北京电影学院每年都有新生和蹭课青年在同学之间打听,哪位老师的课值得一听。在被推荐的名单里,徐皓峰是经常被提及的名字。

听过他课的学生忍不住添油加醋:“听说徐老师会轻功,有人说他从几层高楼上跳下来,毫发无损……”“他的课你不用去了,没座位。”

豆瓣一位网友写了一段徐浩峰讲课的场景:

徐老湿也小碎步走上讲台,整整衣袖,提提裤带,矜持而又透着放荡。他的小嘴抿着,不知是中午吃酱油炒饭导致唾液过多,还是昨晚充分的备课让他觉得这节课的结构已经了然于胸。

多年下来,学生们整理出了不少徐老师谈剧作谈导演的“箴言”,以“徐皓峰语录100句”的名义在网上四处转载。

不仅写影评,徐皓峰还写武侠小说。

2000年初,他的短篇小说《1987年的武侠》在《小说界》正式发表,据说编辑部内的评价是,“开了一派,此人挡不住”。

开篇写得相当有味道:

1987年的夏天,他渴望成为一个武侠。在夏天最热的几天里,他长成十六岁的青年,已有了对女人拥抱的需要。十六年前,他的父亲查遍了字典,为他起了名字,他叫贾庄。每当有人叫他时,他会耐心地解释:“贾宝玉的贾,庄子的庄。”

2006年,由李仲轩口述,徐皓峰整理的武侠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出版。

李仲轩是徐皓峰的二姥爷,被称为“中华武学最后一个高峰期的最后一位见证者”,师从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

这本书不到三个月就售出三万册,在卓越网被评为2006年社科类年度十大好书之一。业内对这本书的评价是:

开创了中国武侠纪实文学的风气之先

书刚出时,武术界一片质疑声,你徐皓峰练过吗?如今形意门收徒弟,据说师傅都要送这本书,喏!先扫扫盲吧。

大量的第一手武林资料更帮助徐皓峰写出了不一样的武侠小说。

2007年《道士下山》出版。这部小说被评论界誉为“硬派武侠小说的接脉之作”,书里的一些章节还曾被直接挂到全国性的武术网站上,作为专业资料流传。

没错,2015年陈凯歌的同名《道士下山》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

陈凯歌的《道士下山》挨的板砖数,和徐皓峰的《道士下山》收货的点数赞几乎一样多。

盲人道:"拿杯水来。"何安下急忙倒一杯茶。盲人已将扇子纸面全部搓下,只剩竹条骨架,他掰下一片竹条,插入茶杯中,停了三五秒,把竹条抽出,递给何安下,说:"拿给他。"

何安下见竹条的水迹里凝结着数不清的细小气泡,行走了几步后,发现气泡并不破裂,如固体珍珠一般。竹条被送到戴草帽人的面前,他看了眼,将剑插回鞘中,道:"两年不见,你已达凝气于剑的程度,我无话说了。"

此后,长篇《国术馆》《大日坛城》《武士会》、短篇集《刀背藏身》相继出版,其中短篇小说《师父》拿到了人民文学最佳短篇金奖。

“徐皓峰硬派武侠”,就此成为一个字号。

无论是纪实的口述史,还是虚构的小说和电影,徐皓峰都在关注逝去年代的人和事。数年间寻访武林下的功夫,终于让徐皓峰博得大名。

墨镜导演王家卫的《一代宗师》拍了八年,其中三年时间遍访民间武林。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很多民间高人都和他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徐皓峰。

据说王家卫在拍《一代宗师》前,看过徐皓峰的武侠小说《道士下山》。后来当有人问到王家卫到底要拍什么样的电影,王家卫悠悠地说:“内地有个叫徐皓峰的,你知道吗?”

王家卫通过徐皓峰找了很多现在的武林中人。武林中人如果没有引荐,人家是根本不见你的。

首度碰面看到徐皓峰是个身形微胖松松垮垮的胖子,墨镜王脱口而出:“你跟我想得不一样”。

徐皓峰也反击:你怎么没戴墨镜?

武术顾问做了一年,编剧做了三年。一字一句一招一式,民国武林的真实风貌,武行英雄们的群像,在王家卫的墨镜前徐徐展开。

徐皓峰说很累,因为“一些武林中的风俗讲究怎么融入到戏里,我要证明给导演看,就要写一小段练习。我原本以为说说就可以了,没想到还要写”。

此前,徐的知名度高低排序是武术界、影评界、编剧界、导演界。凭借《一代宗师》拿下金像奖最佳编剧奖后变成了:编剧界、武术界、影评界、导演界。

2012年,徐皓峰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倭寇的踪迹》。

《倭寇的踪迹》改编自徐早年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明朝一把有着真实历史背景的战刀从军营流落到江湖后的传奇故事。

豆瓣评分7.1,片子得到当年金马奖的最佳新导演及改编剧本奖的提名,还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

影片开篇残荷塘边的打斗,足以让武侠迷醉倒。

不久前仙逝的于承惠大侠在片中饰演主角——霜叶城第一高手裘冬月。

第一高手因小妾与侍卫偷情而上山归隐,却难耐山中寂寞下山打倭寇;第一高手极度心虚染须束囊,因为他怕别人说他“老了”;第一高手难抵舞女一击颓然倒下。

有影评人评价它是真正的“科学武侠和物理武侠”,完成了陈可辛的作品《武侠》没有完成的任务:告诉观众何谓真正的武侠。

也有影评人认为徐皓峰过于标新立异,他对“真实武术”的影像化表达不伦不类。

不管影评人和观众喜欢还是讨厌,大家基本上认同这样一个观点:

徐皓峰拍了一部我们从来没看过的武侠片。

2012年徐皓峰自编自导的第二部影片《箭士柳白猿》完成局部上映,两年后全国公映。

徐皓峰把第二部作品放回了他最中意的民国武林,用了《倭寇》的同一拨演员,同样没有用替身,全部的武打动作都是演员自己完成。

两部影片,徐皓峰不单是导演和原著作者,同时身兼武术指导和剪辑师。影片又获得了当年的两个金马提名。

在《箭士柳白猿》拍摄现场,徐皓峰最愉快的一段体验是从下午到晚上只拍了一个长镜头——柳白猿踢馆。

武打导演很少用长镜头,一般是把镜头切碎,显得有节奏感。徐皓峰则尝试让演员自己在长镜头里完成剪接,可以更好地呈现武功质感,却无形之中加重了演员的拍摄难度。

为此,徐皓峰还特意找来同仁堂鹿血仁丹丸给主演宋洋吃。看着宋洋的表现,徐皓峰乐了:“不对吧,这药也没那么贵,就是滋养的,不会起那么大的效果,吸毒效果也没那么快啊。”

马上要上映的《师父》是徐皓峰的第三部电影。

全片零威亚零特技零特效,没有飞檐走壁,没有上天入地,却在刚刚过去的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击败《杀破狼2》、《智取威虎山》、《刺客聂隐娘》,拿下最佳动作设计大奖。

片子动用了800名职业武师,用了16种兵器。“电影里打几秒钟,可能要拍上两天”。

金马奖评委会这样评价《师父》:

身兼作家、导演、编剧、武术指导等多重身份,对于武侠文学和传统武术的深刻理解,让徐徐浩峰的作品独树一格,师父对于拳法与兵器的巧妙诠释,即使是熟悉武侠功夫片的影迷也会大开眼界。

徐浩峰谈及《师父》创作初衷,是要在大银幕上书写一个“不一样”的武林。他有心寻求武侠片的新路径,而不是迎合观众的感官刺激。

这是一部拍给武侠功夫片爱好者的诚意之作,也是徐皓峰的“求道”之作。

作家绿妖提到徐皓峰,认为徐皓峰捡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你无法说他对或不对,只能说喜不喜欢。我碰巧很喜欢。那是一种总在求‘道’路上风尘仆仆的状态”。

这样的电影,也许难以在票房上大有作为,但绝对值得向大家诚意推荐。

上一篇:何必偷偷喜欢,大声说你爱他 下一篇:张柏芝美若天仙遭质疑,粉丝晒出零ps原图,竟是这样的
看巴士 m.kan84.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