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资讯
导航
电影:
科幻片动作片恐怖片爱情片喜剧片战争片动画片纪录片BL电影LES片剧情片其他片资料库微电影新片库经典片

拍出《师父》的徐浩峰,让这个没劲的世界变得有趣了些

拍出《师父》的徐浩峰,让这个没劲的世界变得有趣了些

《师父》10月底看过一次,震住了,开始跟人安利;10号上映后又第一时间二刷,更觉喜爱。但自问对徐老师不算了解,不敢露怯,遂邀得京城名记阿凉出手(对!就是曾为我写林小姐和大牛那位!),亲撰这篇小文,写几次以记者身份和徐浩峰接触的经历, 字里行间,都是钦服感佩。看得我啊……——张很多

———英俊的正文分割线———

↑徐浩峰在片场,教耿良辰(宋洋)打架

说起来有意思,徐浩峰已经拍到第三部导演作品《师父》了,但他的前两部《倭寇的踪迹》和《箭士柳白猿》却还没有多少人看过,曾传言去年8月公映的《箭士柳白猿》至今依然杳无音讯,用徐浩峰自己的话来说,也就是不得“善终”。

这种尴尬的状态跟徐浩峰本人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映射。比如,PO主我觉得此人在学识上是个无底洞,观点上也极为独特、自圆其说、自成一格,有人说他是神棍,我倒觉得他是天才。但我总觉得,他并没有得到与自己才学相当的“待遇”,比如,听过很多他在拍电影找投资上受辱的故事,也见到周围很多人对于他电影里孜孜不倦讲述的“中国人该有的样子”不屑一顾。

曾经跟一个北电的学生聊过,他告诉我,徐浩峰在北电的人气又是另一番面貌。在北电的课堂上,徐老师妙语连珠,说起自己感兴趣的历史和武术话题,神采飞扬,崇拜他的学生简直可以排开几条街,外校也常有人慕名而来,就为了蹭一堂他的课,一睹这位传说中的徐老师风采。可是一见到他本人,多半惊讶,竟然是个胖子,完全不是想象中的身轻如燕,潇洒挺拔的武林高手。不过,他一开口,你就会瞬间把什么鬼身轻如燕忘光光了。PO主自认是个傲娇又自以为是之人,但是徐老师让我服气。

↑廖凡眼里的徐浩峰是个慈眉善目像个老太太一样的人

第一次知道徐浩峰,是看了他的影评集《刀与星辰》,那是2012年,我住在西城,是个不成器的影评人(现在也还是),每天上班有1个小时时间是耗费在北京的地铁里,包里常揣着本书打发时间,有一天揣的是《刀与星辰》,看了几篇后,后颈发凉,那感觉学徐老师的口气说就是:“此人惊到了我。”他的影评观点和角度之奇特,让PO主觉得,自己之前写的,都可以称为垃圾,不由地自插了三刀。《刀与星辰》我反反复复看了快10遍,到现在也不愿意在豆瓣标签里把它标记为“读过”,因为值得、并且我确定自己一定会一读再读。

后来,又找来徐老师的小说看,说实话,徐老师的小说写得不如影评好看,有些断裂,不过读起来却是极好的,我常常看着看着就念出声,然后觉得自己像个旧时街头说书的小人物,有古风。还看了徐老师做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倭寇的踪迹》,觉得很“怪”。我喜欢徐克,看港片长大,熟悉的武侠片都是港式的天马行空,但看徐浩峰的片,调用不上以往的观影经验,因为它们跟其他武侠片都不一样。没有威亚,没有特技,以往武侠片所能看到的噱头在他的影片当中都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并不花哨的实战派打斗,和带有导演鲜明个人印记的哲学思辨与对人性的探讨。

↑担任《一代宗师》的编剧,让徐浩峰受到更多关注

真正见到徐老师,那是两年后的事了,我去他的第二部电影《箭士柳白猿》探班,那时候因为编剧了《一代宗师》,他开始被更多媒体人知道,不过那时候大家其实并不关心他本人,只是想着能从这个“上不了标题的人”身上挖出些什么夺眼球的料,所以,围绕他的问题,不是王家卫,就是陈凯歌。但这些记者多半会失望,他们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标题”,记者们也会私下抱怨,“这人真会打太极。”我听了,心里偷着乐,其实,看他的书你就明白,这个把讲规矩和礼数当做生命奥义的人,凡逾矩的事,他不会做,况且在人背后言语,既不磊落,也不体面,徐浩峰是个老派的讲究人。

去年6月份,因为一档新栏目,我去采访徐浩峰老师,那时候《箭士柳白猿》已经杀青,等着上映,而那次采访的最后,徐浩峰聊到了他的第三部导演作品,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所谓商业片——《师父》。

回忆起那次的采访,也挺有意思。我记得自己刚进门,就被工作人员拉到一边小声言语,请我不要问跟《道士下山》和陈凯歌相关的问题,工作人员告诉我,“刚刚有一家媒体一直追问,徐老师坚持不说,双方陷入僵持很久,很尴尬。”我当时就被徐老师的执拗又一次逗乐了。当然,我对徐老师的兴趣可比陈凯歌大得多,所以那天我们聊了一个半小时,学到了很多武打形态和兵器上的知识,也对徐老师的武术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徐老师提到,我们从前的武侠片里的主人公,不讲社会身份,不讲经济来源,是以一种特别怪的善恶标准去办事,而他的观点是,拍武侠片如果只有拳脚功夫,那早晚会被别人学走,能保留并且立得住的,永远是历史和价值观,这个别人学不去。采访结束后,徐老师送我们进电梯,路上他很自信地说,“我今后会用历史小说的方式来做武侠片”,他想了想呵呵一乐,掷地有声地说:“姑且就叫——武行电影好了。”

↑谜之微笑……

那次聊天的3个月后,《师父》开机了,我去天津的广东会馆探班,那天外温高达35度,坐在会馆露天的四合院里头,我被太阳烤得晕晕乎乎。从徐老师的身形看,我估摸着他也挺热,但他总是像一尊佛,露出指向性不明确的谜一般的微笑,定力十足地丝毫不为日头所动。那天,他又谈到了武打样式,他问我们,“港式武侠驰骋了30多年,一直没有得到更好的更新,这是为什么?好莱坞电影完全学走了港式武侠的技法,用于他们的各类商业大片,我们的好东西被别人置换走了后,难道自己真的被掏空了吗?我们的武侠片最高成就就在好莱坞这了吗?我们就没有新的东西能够更新了吗?”我们一行人都没说话,不知道,也没见识去回答他这个问题。徐浩峰下巴一扬,眼睛眯起,像尊佛一般呵呵一笑,“我的《师父》就是回答,我们的武侠脉络还有更新,有外国人掏不完的。”

带着这样的期待,当我在12月初在片方的放映室里看到《师父》这部电影时,惊喜是难以言语的。插一句闲话,在《师父》上映前,我曾经为它跟朋友撕起来,当时,有个朋友在看到《师父》片场照之后,言之凿凿地认定:徐浩峰抄袭王家卫,廖凡就是模仿梁朝伟。看到《师父》后,我第一时间就想,要请这个朋友去看《师父》,然后甩他一脸地说,“你现在知道王家卫那些充满余韵的台词,和背后的武林历史都是出自谁之手了吧?!”

严格来讲,《师父》是我2015年仅次于《刺客聂隐娘》的最喜欢的电影。它武打样式精彩,一招一式里都是玄机,面子是功夫,里子是文雅,而那些旧时的常识早被现今的中国人丢光,徐浩峰重拾它们,倒也成了一种奇观。拍咏春不拍拳斗拍械斗,武术招式和兵器攻守给这部功夫片找出了一方新天地。台词也好,徐浩峰写书也是这样,能用五个字说完的话,绝不用六个字,有意境有分寸,人物动机多留白,直到观者呼应上了影片背后的道德和价值观,便又更觉回味。

前两天看到一篇徐老师的好友写他的文章,总结的比我好得多,那人说徐浩峰的小说和电影特点是:”你以为没到,他却划个句号,让高潮先撤退。你得脑中存几万追兵,去填他空出来的地方,意会他设的局。”说得简直太好了,PO主不由地又自插了三刀。

↑廖凡与徐浩峰

说回来,因为《师父》的上映,我又去采访了一回徐老师。这次,虽说拍商业片,但他并没有丢掉自己最核心的武术观、历史观。他的商业性体现在,徐浩峰愿意完全遵从一部商业电影的运作规则去配合,比如发布会上哈两句,拍照摆pose,接受车轮战采访,在稀奇古怪的视频访谈中,面对主持人夸张的表情和动态,以及那些不专业的问题,继续保持他谜一般的微笑。

很显然,他并不享受这些,破主去采访的那天,徐老师的工作强度极大,中午就在采访室里简单扒拉了几口吉野家的牛肉饭(此处并非植入广告),喝了口水,继续聊。到了下午他看起来已经有些虚脱。由于工作需要,采访又很短,我只能见缝插针地在徐老师间歇性的休息时间不断地折磨他。直到晚上七点我离开时,徐老师那天的采访,也还没有结束。

当然,这次《师父》采访依然是一次受益匪浅的经历。有关电影的具体解读都写在了之前那篇文章里。除此之外,那天我也对徐老师这个人有了更多了解,觉得他这个人的品性真的是跟他的作品密切咬合。说实话,我们的社会是个流氓社会,电影圈尤其如此,一个讲规矩的人,在很多人眼里,大概就是“一个勺子”,听过徐老师找投资受辱的故事,我也很好奇,他这样的性格,要怎么在这个需要嬉皮笑脸坑蒙拐骗的行业里走下去,徐老师很干脆,“要搞清楚很多事情背后的终极层次,对我来说太难了,很多事情,我不介入。认可我,有钱就拍,没钱就呆着,去写小说,我只能以这种简单的方式去生活。”

他说完这话的时候,我就立刻想起了他书里曾写过的,当然也是曾在破主迷茫的时候很受益的一句话,“别急着学什么,别急着当个能人,青春本来就是用来浪费的。选择做个挣不到钱的人,选择过一些狼狈的生活……总有人来相依为命,总有急中生智的一天。”

↑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快去看《师父》!快去看《师父》!快去看《师父》!

那个曾在北电蹭过徐老师课的学生告诉过我,徐老师有天在课堂上忠告他们:一个男人一生,只需写一本书,生一个孩子,种一棵树,足矣。我当时就哈哈吐槽说:“他自己都不止写了一本书!”当然,吐槽归吐槽,我理解他讲的是专注,以及执念,徐浩峰自己也说过,如果一个人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大家都会笑他。但如果一个人一直都在做这件愚蠢的事情,大家就会尊敬他。

就像《师父》里耿良辰这个臭小子,黄觉饰演的军阀林希文遗憾地说:“如果他在,这个世界或许会有趣些。”在我眼里,徐浩峰这个人或者像他这样的人,也是如此,因为他(们)的存在,也才让这个没劲的世界,变得有趣了些。

上一篇:看了这部电影,90%的人再也不敢接电话了…… 下一篇:林志玲不抗拒复合,言承旭你就抓紧点吧!
看巴士 m.kan84.tv